如果你只有三天光明,你会去哪里?美国盲人作家海伦•凯勒在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一书中写道:用一天去博物馆。
博物馆往往是这样一个空间:不大,有一些展板、文字和器物,但它们浓缩了万古千年里最值得记录的某些文明。
2009年,区块链和比特币一同诞生,虽然区块链只有区区十年,但它们背后的密码学、分布式一致性协议、点对点网络通信等技术,凝聚了千百年来人类的集体智慧。
今天,有没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记录这个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颠覆性技术?
2019年,巴比特携手乌镇政府、中电海康(乌镇街有限责任公司),在乌镇搭建了一个名为“区块链之光·乌镇”的展览馆,它不算“博物馆”,但它肯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专门介绍区块链的永久性主题展馆。
按照规划,巴比特将和合作伙伴一同,把“区块链之光·乌镇”打造成全国首个“区块链应用”展示窗口,传递区块链文化的地标。
▲“区块链之光·乌镇”主题展馆设计图

▲“区块链之光·乌镇”主题展馆地理区位图
在“区块链之光·乌镇”主题展馆,参观者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跌宕起伏的十年历程。最重要的,这里将重点介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、能源、存证、5G、票据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政务、物流、公益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案例。因为坐落于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及世界区块链大会·乌镇的核心区,它将与华为5G+创新中心、百度大脑体验中心等,一同成为互联网小镇乌镇的标志性展馆之一。
每年,借助乌镇丰富多彩的大会和活动,“区块链之光·乌镇”主题展馆将是海内外各级政府、全球500强公司管理人、中外媒体在乌镇不得不去的“重要景观”。保守估计,展厅预计客流量将至少在30000人次/年。
其中包括:
1、每年三次全球顶级峰会:世界互联网大会、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、世界区块链大会(参观人流预估:20000人次/年);2、各级政府参观:乌镇政府接受全国各地政府、学者发函接待参观(预估频次:每周3次);
3、市场商务学习小组:浙大商学院等市场培训参观类活动(预估频次:每月1次)。